当前位置:社会 > 冬奥冠军之乡

冬奥归来话峥嵘

——记我市短道速滑教练张利增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2-03-22

作者:

编辑:李妹崇

2021年10月,张利增(右一)与国家队教练组同事合影。

2017年8月9日,张利增在七台河体育中心带领队员上冰训练。

□ 本报记者秦存广

2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队在2000米混合接力项目上夺得2022北京冬奥会首枚金牌那一刻,张利增作为冬奥会NTO中方裁判员,默默从冰场走到运动员休息室,不长的距离他几次抹去脸上激动的泪水。在备战冬奥会的最后半年里,张利增作为国家短道速滑队一名助理教练,曾3个月没有理发,体重从进队时的76公斤掉到冬奥会开幕时的67公斤。

张利增于2020年9月末被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选调至当时的国家“短大训练营”担任中方教练,配合外教完成训练工作。张利增主动和训练总监助理、器材师结成技术小组,利用休息时间潜心钻研,经过反复实践攻克了一些技术上难题,让训练营的队员们在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上的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2021年初,省队市办的黑龙江省青年短道速滑队筹备在即,张利增应召返回七台河,开始全力投入到青年队的前期筹备中。从相关的设计图、运动员寝室安排,到功能房设施设置,张利增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期间,他还多次到省体育局协调各方面事宜。为了让更多七台河籍队员入选即将成立的青年队,张利增带领队员到哈尔滨冰上基地进行了3个月的紧张集训。在5月末举办的青年队选拔赛上,30个入选名额中,七台河籍队员获得了27个。

2021年8月,在国家短道速滑队备战北京冬奥会的最后冲刺阶段,张利增再次被选调至国家队教练组。为克服疫情影响,首钢训练基地四周围有一圈栅栏,把教练和运动员与外面世界完全隔开。在全封闭环境里,训练、生活流程基本都是固定的,每个人时刻都处在高压状态下。为应对这种枯燥的生活,国家队请来心理专家及奥运冠军邓亚萍、短道速滑国际级副裁判长等人为队员和教练作线上心理辅导,缓解大家的压力。

在国家队的日子里,张利增见证了家乡运动员范可新和徐爱丽的顽强拼搏。范可新经常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加练,带领张雨婷、曲春雨重点进行接力项目上技术和体能的训练。由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取得了很好效果。张利增说,2000米混合接力赛夺冠不是偶然的,这和他们更多的科学训练和顽强付出是分不开的。

国家队层级的运动员力量都很大,张利增在配合他们做弯道专项训练时自身体力消耗非常大。为了更好地配合运动员训练,张利增每天晚上都要去训练房做两个小时的训练,以此增加自身的力量。一切活动结束后,张利增还要做训练笔记,同时把当天的收获和心得记下来。此外,张利增作为黑龙江省青年短道速滑队中方教练、我市短道速滑体校重点班教练组组长,还要通过电话处理很多重点班和省青年队事宜,国家、省、市三个层级的短道速滑工作让他一直忙到深夜。

冬奥会结束了。分别之际,国家队主教练金善台(韩籍)与张利增深情拥抱,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说:“希望你的队员早点参加冬奥会,夺冠!”

这正是张利增梦寐以求的心愿。他自2015年担任我市短道速滑体校重点班主教练以来,先后向国家队、黑龙江省队、省体校跨级和直接输送队员42人。他培养的队员获得亚洲级金牌4枚、国家级金牌43枚、省级金牌161枚,其中2人获得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称号、21人获得一级运动员称号、17人获得二级运动员称号。张利增信心满怀地说:“我一定尽最大努力向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让七台河籍运动员接好接稳范可新之后的重要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