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 > 综合新闻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筑牢数据安全屏障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4-04-16

作者:

编辑:李妹崇

姜雪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数据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数据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快速融合,数据安全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稳定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数据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数据安全问题正以更加隐蔽、更加复杂的方式,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数据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大问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数据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织密织牢安全体系网。

完善数据安全制度体系

“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的关键,是国家打造数字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数据安全制度体系是保障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完善数据安全制度体系是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数据安全就无从谈起。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安全防护与传统数据安全防护有着本质区别,这对数据安全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认识数据安全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大特性,加快研究制定重要数据识别、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应急处置等政策标准,进一步调整多层级、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数据安全制度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制度确保数据始终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

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

“察而后谋,谋而后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数据基础制度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最根本性制度规范,保障数据安全是数据在共享交换场景中释放价值的基石,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有利于强化和提升保护数据的自觉性,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赋能实体经济,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跳出“数据问题就是技术问题”的桎梏,以赋能实体经济为重点,破“难点”通“堵点”,聚焦数据产权、数据流通交易、数据收益分配、数据治理,厘清使用数据的各方权利和义务,划定监管底线和红线,让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筑牢数据安全人民防线

“数据兴邦、人民固邦”。数据安全关乎每一个人,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维护。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民安全素养视为“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突出了全民安全素养对于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重要意义。对个人而言,数据安全关系每个人的隐私不被泄露;对企业而言,数据是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列重要的商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对国家而言,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也是国家信息的重要载体。增强全民数据安全意识,坚持个人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有机统一,形成人人关心的数据安全意识,是人民群众预防和解决国家安全风险和事件的客观要求。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牢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数据安全风险预防作用和安全监督功能,将数据安全防线建立在人民内部,把安全保障责任落实于每个人的潜在意识中。

(作者单位:中共七台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