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级人民法院实现司法服务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08-27
作者:
编辑:王菁
本报记者 李响
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紧扣“四化四解四到位”多元解纷新格局,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司法动能。
党建引领聚合力 构建多元共治网
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党建与法庭工作深度融合,将党的领导贯穿司法服务全过程。通过“枫桥式人民法庭”品牌建设,精准布局金融、家事、三农等11个特色法庭,聚焦不同领域纠纷特点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与基层党委紧密联动,建立“四所一庭一中心”协作机制,让司法力量与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基层治理力量攥指成拳,实现司法服务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共治格局。
科技赋能添动力 打造智慧解纷圈
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司法服务效能,全市11个人民法庭均上线“龙法和”云法庭系统,远程视频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功能让群众足不出户解纠纷。创新推出的“一案一群聊”异步调解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当事人可随时通过群聊表达诉求、提交证据,让调解更灵活、更高效。
桃山区中心法庭利用科技赋能日常工作,通过“精准建群进网格”,把司法服务嵌入社区治理末梢;“你点我讲”普法宣传模式按需定制内容,将线上直播与线下讲座相结合,构建“线上+线下”普法矩阵,筑牢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深耕基层创特色 探索无讼治理路
全市各法庭立足地域特点,走出各具特色的治理路径:宏伟法庭首创“一村一室+巡回审判”模式,法官定期驻村坐班、巡回办案,让纠纷在田间地头得到化解。倭肯法庭依托“朝满汉手拉手”民族特色,设立纠纷联系点,将“背靠背调解”与“线上调解室”相结合,巧解民族地区矛盾。长兴法庭推行下沉式服务,主动融入乡村发展规划,联动多方力量化解涉农、邻里等纠纷。
深耕基层的努力已结出硕果:全市累计创建无讼社区5个、无讼村屯42个,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800余件,用一个个鲜活案例,绘出基层治理的和谐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