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 > 综合新闻

激活文物脉搏 绘就文化传承新画卷

——市文广旅局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08-29

作者:

编辑:王菁

本报记者 袁晓玲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文物保护与利用作为城市文化建设核心任务,以创新理念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绘成绚丽画卷。

强化顶层设计,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市政府将文物安全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文物安全监管职责。市文广旅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组织协同三区一县文物行政部门人员,成立5个检查组,累计出动200余人次,对全市1处全国重点、7处省级、23处市级、155处县级、2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市博物馆,开展文物安全现状检查,全面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精细推进四普,摸清文物资源家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后,市文广旅局迅速行动,构建覆盖各级的普查机构与专业队伍,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严格依照技术规范开展普查操作培训。在实地调查阶段,多次召开调度会动员部署,要求2024年10月底前完成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外业工作,彻查全市文物资源状况。针对各区未设文物保护机构、普查力量薄弱的情况,市文广旅局主动担当,安排市级普查队深入三区开展实地普查。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193处文物实地复查,复查率100%,同时新发现23处文物线索,且均已完成实地调查。

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市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窗口,节假日期间开展多元群众性活动。既有“博物馆里过大年”“元宵节系列活动”等传统节日活动,也有“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宣教活动,还推出“计量”话清廉文化展、征兵宣传图片展,以及“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图片展”“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文物图片展”等特色展览,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廉政教育、国防教育等领域。这些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近两年惠及群众达3万人次,既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公众在参与中感受到文物魅力,增强了公众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意识。

拓展服务形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市博物馆积极创新文博服务形态,推出集章打卡活动,成为热门文化现象,以市博物馆、短道速滑冠军馆、“城市之光”主题雕塑及城市形象IP酷噜为原型设计的文创印章,融合城市特色元素,吸引市民游客参与。开发文创产品,将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设计结合,兼具实用性与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独特文化体验。这些载体成为传播七台河文化的新名片,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深化馆校联动,培育文化传承力量。市博物馆与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深度合作,以“走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研学活动,打造青少年“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馆参观文物,聆听历史故事,同时将特色展览、文化课程送进校园,打破馆校壁垒。近两年,累计举办研学及进校园活动40余场,近万名学生参与,助力青少年了解家乡历史、厚植家国情怀,为文化传承培育新生力量。

跨域联动,携手共进。为推动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今年5月,“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文物图片展”首展结束后,市博物馆与辽宁省博物馆、依兰县博物馆签订省、市、县三级馆际合作协议。三方将打破资源壁垒,在文物数字化、展览联办、学术研究等领域深度合作。我市将以此为契机,构建更丰富的展览矩阵,为公众带来多元文化体验,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