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 > 区县动态

新兴区 稳粮兴业强基富民谱写丰收振兴篇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10-22

作者:

编辑:何牧

本报记者 孟爽

今年以来,新兴区严守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聚焦稳产保供、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生态保护等核心任务,交出了一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亮眼答卷,为区域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稳产保供守底线 粮食安全根基牢

新兴区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全区总播种面积47.95万亩,乡镇及农投种植公司玉米播种总面积约38.59万亩,水稻播种面积约4.12万亩,大豆播种面积约4.72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0.52万亩,达到全区粮食作物保持在47万亩以上的生产要求。2025年耕地轮作试点申报面积38139亩,省级落实任务面积18974亩。经区、乡、村三级宣传推广,全区申报实施第一种轮作方式试点面积34266亩,第二种轮作方式试点面积3873亩。新兴区已落实垦地合作面积15.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显著,2022年至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3个,建设任务共36.66万亩。其中,2022年新兴区中央预算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024年7月完成竣工验收,并完成移交项目管护;2023年新兴区财政补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目前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已完成移交项目管护工作;新兴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竣工验收问题整改工作,已经完成项目资产移交工作。黑土地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年初以来,区、乡、村三级田长累计巡田4222次,通过电子屏、微信群、宣传单等载体广泛宣传,筑牢耕地保护“红线”。

产业升级促增收 三产融合步伐快

畜牧业“团块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预计2025年末,全区生猪存栏5.5万头、出栏10万头,肉牛存栏0.8万头,羊存栏1.44万只,家禽存栏69万只,肉类总产量达0.99万吨。培育形成马鞍村生猪、柳毛河肉羊、牧盛牧业高端肉牛等特色基地,规模养殖场增至12个。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37315万元,同比增长约5.8%。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60984万元,同比增长5%以上。三产融合步伐加快。依托2家国家级、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升级。农投食品公司真空玉米棒车间、冻干车间建成投用,线上联动抖音、京东等平台销售38.7万单,销售额774万元。“千万工程”经验深化落地,累计清理生活垃圾3466立方米、沟渠32.75公里,推荐东新村、红光村等4个村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乡村颜值与产业价值同步提升。

深化改革激活力 惠农政策稳落地

农村“三资”管理成效显著。产权交易平台成交项目206项,金额400.6万元,农村资源性资产增值率3.19%,切实为村集体节流增收。乡村振兴专项整治扎实推进,自查自纠问题13个,共计58999.23元已全部收缴到区财政。推动惠农政策精准落地,二轮土地延包稳步实施,省级试点红卫村完成374户合同签订,市级试点中鲜村完成175户摸底登记,为农村土地制度稳定奠定基础。

生态优先护底色 水利建设保民生

林草湿地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各级林长巡林督查300余次,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工作已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104件,村屯绿化提质增效,7个村屯栽植苗木3130株,打造生态宜居家园。水利建设保障民生,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合格率100%,对上争取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16万元,完成4处农村饮水工程管道更换、水源井维修。争取水利工程害堤动物巡查及防治资金8.47万元,已按计划完成水利工程害堤动物巡查及防治任务,筑牢防汛安全屏障。水资源管理持续深化,排查企业商户2000余家,规范28家洗车场及11家用水单位自备水源井使用,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