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 > 综合新闻

为党育人守初心 为民履职显担当

记市人大代表,市第十三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武清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11-07

作者:

编辑:李妹崇

本报记者 王达

教育为民,履职尽责。市人大代表,市第十三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武清深耕基础教育领域35年,始终将“为党育人”与“为民履职”紧密结合,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为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中展现担当作为。

深耕管理:以精细化举措提升办学质量

在担任第十三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期间,刘武清始终秉持“精细化管理、个性化育人”理念,从制度建设、师资培养、学生成长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

他牵头修订了《学校行政管理细则》《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等18项制度,创新推行绩效考核与师德师风、教学成果、服务质量挂钩的评价体系,打破平均主义,近三年学校教职工获评市级以上荣誉的人数较之前大大增长,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占比高、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打造“青蓝工程”培养体系:安排市级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每学期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展示,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近五年,共选派教师外出培训10余人次,推动10余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他针对学生课后托管需求,牵头推出“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模式,开设书法、绘画、篮球、科技创新等12个兴趣小组,解决家长“孩子放学后无人管”的难题,参与学生覆盖率达95%以上。同时,他高度关注学困生转化,组织教师成立帮扶小组,拟定“一人一策”辅导计划,通过课后答疑、心理疏导、家校协同等方式,帮助学困生提升成绩,重拾学习信心。在他的带领下,市第十三中学先后获评市级“安全和谐校园”“师德先进集体”“群众满意学校”,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校长、优秀共产党员。

紧跟部署:全力推进短道速滑学校筹建落地

2025年,我市将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明确“体教融合、全国首创”的办学方向。在此背景下,刘武清作为学校负责人,严格按照“9月开学”总目标,参与制定“周推进、日调度”执行方案,协助整理办学理念、培养方案等材料。筹建的三个多月里,他未休一个周末,始终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各项部署,助力全国首所十二年一贯制短道速滑学校如期开学。

为推动招生政策落地见效,刘武清牵头学校招生执行团队开展工作。招生团队远赴吉林、河南、内蒙古等地,深入基层开展宣讲,逐一向家长解读全免政策、就业扶持等内容,还制作了“校园生活全景视频”,展示24小时宿管陪护、营养师配餐等细节,让家长直观了解学校管理。筹建期间,他累计组织招生宣讲11场,接待省外咨询500余人次,协助完成200多名新生的报名审核、信息登记工作。

贴心关怀:在办学实践中呵护学生成长

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开学后,刘武清聚焦“立德树人”核心任务,将政府“体教融合”要求转化为具体管理举措。在生活管理上,他沿用市第十三中学“精细化后勤”经验,为住宿生配备4名生活教师,实行24小时轮值,根据学生南北口味差异,协调食堂制定多样化菜单,每周提供家乡风味餐。新疆籍学生付方琳入学后想家掉眼泪,他有时间就陪孩子聊天,周末带住校的学生参观冠军纪念馆,用耐心关怀帮助孩子适应校园。

他严格落实市教育局“文化课与训练并重”的要求,协调中小学部抽调骨干教师担任文化课教师,确保学生学业不落后。配合教练员,建立阶梯式培养机制,启蒙班侧重兴趣激发,基础班强化技术训练,提高班择优推荐至上级队伍。针对基础薄弱学生,开设晚间补习班,组织一对一辅导。家长群里满是对“政策好、管理细”的认可,这背后离不开刘武清对办学细节的持续打磨。

履职为民:聚焦教育与民生传递真实诉求

作为市人大代表,刘武清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日常工作中收集真实诉求,为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他通过校长接待日、家长会等渠道,收集家长对课后服务、校园安全、学业负担等方面的意见,整理形成10余条建议,部分被纳入教育部门工作方案,推动解决家长关心的实际问题。

他每年定期参与“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深入学校周边社区,倾听群众对教育配套、公共服务的意见,将群众的各种诉求整理上报,推动相关部门完善措施,用真实履职行动架起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桥梁。

刘武清始终以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教育者的初心,在履职路上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用实际行动为七台河教育发展与民生改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