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 > 综合新闻
“暖心敲门”敲出幸福声

茄子河区“有感服务”托起老人幸福晚年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11-14

作者:

编辑:何牧

本报记者 侯玉奇

近期,茄子河区围绕“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主题,以“有感服务·无感治理”为核心理念,通过“暖心敲门”行动等创新举措,将养老服务精准送到特殊困难老年群体身边,切实托起老年人的幸福夕阳红。

“暖心敲门”常态化

“太感谢你们了,这笔救助金真是雪中送炭。”茄子河区东胜社区低保户杜女士紧紧握住社区工作人员的手,难掩激动。原来,在“暖心敲门”行动中,工作人员走访南岸花园时,了解到杜女士的老伴徐某患食道癌,家庭负担沉重。社区与街道迅速联动,第一时间协助其申请临时救助,将精准服务送到家,确保惠民政策“不漏一人、不差一分”。

茄子河区民政局已将“暖心敲门”行动纳入常态化工作机制,广泛动员民政干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组成暖心服务队,定期深入辖区高龄、失能、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家中走访。在欣苑小区空巢高龄老人孙某才的家中,时常出现服务队身影——工作人员与他促膝长谈,拉家常、问冷暖、听心声,细致询问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检修家电,用实际行动送上温暖陪伴。“知道有人常惦记着,心里踏实多了。”孙某才的感慨道出了众多老人的心声。这些暖心举措让养老服务实现可感、可触、可及。

“无感治理”强支撑

“暖心敲门”在前感知需求,“无感治理”在后悄然发力,让帮助于细微处落地生根。福佑家园居民孙某患脑梗,日常行动不便,其老伴因脑出血后遗症长期卧床,两人既无子女照料,又不熟悉政策申请流程。未等老人开口求助,乡镇、村屯通过前期“暖心敲门”建立的特殊群体台账,迅速启动“无感治理”响应机制——暖心服务队主动上门,帮老人填写临时救助申请表,准备相关证明材料,还协调医院为老人提供上门体检服务。“很多事情,政府都替我们想到了,服务真周到。”孙某的由衷赞叹正是“无感治理”成效的生动体现。

“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通过压实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责任,建立动态摸排机制与个性化服务清单,每月更新特殊老人信息台账,定期汇总需求数据,区民政局统筹调配资源,推动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数据共享,优化高龄津贴发放、适老化改造申请、慢病用药配送等服务流程,确保政策如活水般自动流向最有需要的家庭,让老年人省心省力、温暖安心。

“双轮驱动”提质效

茄子河区以“有感服务”传递温情,用“无感治理”提升效率,通过“双轮驱动”持续织密老年幸福保障网。在服务内容上,不仅聚焦急难愁盼——为失能老人配备护理床、轮椅等适老化设备,还关注精神需求——组织志愿者成立“银龄课堂”,让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茄子河区将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动辖区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升级,不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绽放更加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