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
——“有感服务·无感治理”城市品牌一线观察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06-20
作者:
编辑:何牧
开栏的话
一座城市的温度,既体现在看得见的服务中,也融于日常“无感”的和谐有序里。我市正以“有感服务”传递民生温度,以“无感治理”彰显城市智慧,全力打造让群众舒心、安心、放心的幸福家园。
本报今起开设“民生有温度 服务在身边”专栏,记录基层治理暖心实践,展现政府部门以科技赋能、制度创新实现“润物无声”的服务担当。
我们将通过这个窗口,与您一同见证我市以服务“贴心”换群众“暖心”,以治理“匠心”促社会“同心”的生动实践。
张宜东 王雨仑 闫弘毅
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离不开鲜明的民生底色支撑。从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到多措并举护航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从织牢养老服务“关爱网”到“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从小区基础设施“微改造”到搭建“一站式”便民服务驿站……在“有感服务·无感治理”城市治理新理念的指引下,一项又一项便捷、贴心、细致的有感服务新举措,一个又一个精细、柔性、温暖的无感治理新场景,正悄然改变群众生活,不断为生活“添温”、为幸福“提速”、为民生“加码”。
——政务服务更高效,群众幸福更“有感”。“你好,我需要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在市民中心“阳光驿站”专区的“帮办代办”窗口,某企业负责人刘女士提交相关材料后1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注册登记。刘女士高兴地说:“如此高效的服务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
作为打造“有感服务·无感治理”城市品牌的重要阵地,市民中心现已集成41家职能部门、1659个政务服务事项,持续健全“一体化”网络政务服务平台,创新推广“预约办”“兜底办”“就近办”“自助办”“视频办”五办模式,并成立集“帮办代办”“绿色通道”“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于一体的“阳光驿站”专区,全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题。截至目前,累计接待35万人次、办件量32.76万件,人民群众的办事体验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纾困帮扶有速度,柔性执法有温度。践行“将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深化监管”理念,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无感监管新模式,既是市场部门聚焦解决经营主体急难愁盼的新答卷,也是落实“有感服务·无感治理”城市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市市场监管局业务办理窗口,“市场准入服务专线”提供“7×24小时”自助咨询服务,现已累计完成线上咨询720余人次;“智慧导办系统”通过“卡片式”弹窗提供文字和视频讲解等,破解市场经营主体“不会办”堵点,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3800余人次;“智能审批系统”有效压缩企业开办平均审批时间,现已实现智能审批10467次;“直播带策”助力政策服务可视化,累计观看人数达6000余人次、互动留言500余条;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七台河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清单》,有效解决市场监管领域存在的小过重罚、过罚不相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亲眼所见、切身所感,一个又一个务实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全力守护“夕阳美好”。“强化社会保障服务治理体系”是“有感服务·无感治理”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民政部门坚持把推动精准化、精细化养老服务作为着力点,研究制定《关于七台河市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建设5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采购高质量护理床123张。打造全省第一家市级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并为72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安全检查18次,排查问题隐患100余项,全部完成整改。累计发放高龄津贴共计387万余元、惠及万余名老年人,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有感幸福”。
在茄子河区湖东街道湖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线,市委督查室工作人员与独居多年的李大爷唠起家常。在社区志愿者们的关怀下,李大爷的生活既安心又舒心,每逢节日,社区工作者都会带着热腾腾的饺子上门探望,平日里,也会定期帮他收拾卫生,提供各种细致周到的服务。李大爷红着眼眶说:“最让我难忘的,是社区工作者们陪我过了人生第一个生日。这份心意,太暖了!”
——司法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化解。“我在工作期间遭遇一场交通事故,经工伤认定构成伤残十级。我要求公司与我解除劳动关系,索要工伤待遇,但公司不同意支付相关费用。”外卖配送员刘某说。在好友的建议下,刘某到市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寻求帮助。经中心工作人员协同仲裁委与刘某公司多次协商后,双方达成调解一致,公司支付刘某工伤待遇共计10万元。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小姜谈到,“新业态”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不同于传统就业形态,存在许多新问题、新挑战。针对这一群体的劳动保障痛点、难点,市人社局联合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总工会、市市场监管局等8家单位,谋划出台《关于组建七台河市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的工作方案》,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将原来各部门承担的仲裁调解、法律调解、工会调解、人民调解等职能统筹由一站式调解中心承担,通过建机制、简流程、通衔接、聚合力,妥善解决众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投诉无门、投诉多门、投诉找不着门”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劳动纠纷处理效能。
——社区“微改造”,务实举措暖民心。在建行花园小区的中心广场,居民林大娘正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健康是最重要的,小区里的健身器材修缮了,种类更丰富了,我和老伴每天都来这里锻炼身体。”
自“有感服务·无感治理”城市品牌建设“战役”打响后,花园社区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在社区王书记的带领下,社区组建了4支涵盖272名成员的志愿者队伍,从居民身边的点滴“关键小事”着手,成功推动花园新区充电桩安装、热力管网改造、小区破损路面修复400平方米、绿植补种500平方米、松涛路花坛改造、松林小区广场增设休闲桌椅、祥和小区照明设施升级等20余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正一步步绘就出社区居民的“幸福实景”。
——工会驿站有“大温暖”,小阵地服务“大民生”。如今,累可歇脚、渴可饮水、雨可栖身、冬暖夏凉的工会驿站越来越多,实实在在满足了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切实需求。一间间小驿站,虽然面积不大,却以微小贴心的服务,彰显出“大能量”。
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小谢介绍,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交警等户外劳动群体提供临时歇脚的地方,是工会驿站建设的初心。随着发展,已建成80家工会驿站,其中有智慧驿站12家、全周期驿站10家。驿站的服务功能也越来越完善,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如厕、饮水纳凉、餐食加热、驱寒避雨、手机充电、读书阅览等一站式服务,成为众多户外劳动者的温馨家园。
“人民所期盼的,就是我们全力以赴要干的。”市委、市政府发出“有感服务·无感治理”城市品牌建设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落实、说干就干、层层铺开,这正是这座“奥运冠军之城”拔节生长、赶超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必将为城市蓄满向“新”而行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