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政

带头“走出去” 招商开新局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08-26

作者:

编辑:王菁

本报评论员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转型发展,招商为要。全市半年工作总结推进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顶层设计为统揽,以高位推进为基础,优化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近日,市委书记陈延良率市党政代表团赴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湖州市等地,以“一刻也不耽误”的紧迫感叩门招商、洽谈合作,与苏州开元民生、湖州中源协和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带回了园区运维管理、推动产业升级的先进经验。从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智慧到湖州半导体产业的创新生态,从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到物流体系的效能革命,每一个考察点位皆聚焦于补齐我市产业体系的短板弱项,每一次洽谈皆落子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延链补链强链关键节点。这场南下之行,既是向全市释放“坚决打赢‘下半场’实现‘全年胜’”的强烈信号,更是市委书记躬身实践“四个一”招商方略的示范课。全市上下要以“四个一”为纲抓好招商工作,只争朝夕、苦干实干,迅速掀起全员招商、大上项目的热潮,以招商实绩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开路。

“一把手”领航,以头雁之姿释放“向我看齐”的攻坚之力。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靠前冲锋,才能以诚意换信任、以高效赢机遇,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签约率和落地率。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市委书记奔赴苏州、湖州,带头践行“四个一”首位要求——坚持“一把手”抓招商、谈项目、定决策,并现场打通执行路径。行动是最有力的动员,各级“一把手”须将招商视为主责主业,既要挂帅更要出征,做好招商“第一代言人”,带头对接“三类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国企、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头部企业,招引一批链主型、旗舰型产业项目,将“关键少数”的决策力转化为项目落地的加速度。

“一流人才”攻坚,以专业之能锻造“战之必胜”的硬核之师。头雁振翅,更要群雁齐飞。招商引资是技术活,更是专业仗,需摒弃“大水漫灌”粗放思维,让懂产业图谱、通政策法规、善谈判博弈的精锐力量挺在一线。要建强配齐专业化高素质招商队伍,深入研究目标企业的产业布局、技术研发方向以及市场拓展需求,结合我市产业规划与资源优势,量身定制招商策略,打好“有准备之仗”。要精研我市资源禀赋、产业优势、要素成本、政策空间,动态更新“招商知识库”,真正做到“企业问策能答、项目落地能谋”。要把招商一线作为锤炼干部的“主阵地”,打破“论资排辈”,以实绩论英雄,让懂产业、通市场的招商功臣有为有位。

“一盘棋”协同,以全域之智构筑“互利共赢”的生态之基。招商引资不是“独奏曲”,而是需要全市上下共同演绎的“交响乐”,唯有破除“一亩三分地”思维,方能激活全域协同的“乘数效应”。要深化产业协同,围绕煤化工延链、生物医药集群、新材料升级绘制“招商图谱”,推动招引项目与我市产业链条精准契合。要深化区域协同,形成园区联动,让项目“飞”向最适宜土壤。要深化主体协同,发动本地企业“以商招商”,联动在外乡贤“牵线搭桥”,借力域外商会、优质展会平台“借船出海”,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域联动”的大招商网络,变“单打独斗”为“千帆竞发”。

“一本账”精算,以长远之谋夯实“质效双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招商热潮中尤需冷思考,绝非“捡到篮里都是菜”。要算清“综合账”,既看投资、产值、税收的经济贡献,更要看生态环保、民生改善、长远发展的社会效益,坚决守住安全红线与生态底线。落地环节需贯穿全周期服务,项目前期打通审批“绿色通道”,建设阶段保障要素“无缝衔接”,投产后强化市场开拓与技术创新支持,坚持“专班推进”“集成式服务”扫清堵点难点,真正让企业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铸就“近悦远来”的金字招牌。

东风浩荡,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招商引资的“冲锋号”已响彻全城,全市上下须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劲,将“四个一”内化为行动自觉——领导干部当“冲锋在前”,招商尖兵须“专业善战”,县区部门要“握指成拳”,服务保障必“全程在线”。以招商之进促发展之稳,以项目之优筑振兴之基,七台河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摘金夺银、赢取“全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