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政 > 时政图

我市秋收全面收官

垦地合作规模再创新高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11-06

作者:

编辑:李妹崇

本报记者 王朝

目前,我市秋收工作已全面收官。2025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35.4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31.43万亩,以高占比稳稳守住“粮袋子”。

垦地合作促增产,大垄密植显成效

“看着这满仓金灿灿的棒子,心里别提多敞亮了!咱这玉米产量又往上蹿了一截。”茄子河区茄子河镇种植大户于希增看着堆得冒尖的玉米,脸上笑开了花。今年,我市持续推进垦地合作机制,大力推广“大垄密植”种植模式,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

全市垦地合作规模再创新高,总合作面积181.94万亩,其中全过程合作43.52万亩,同比增长108%。29个示范区星罗棋布,22个千亩方示范片、7个万亩方示范片齐头并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步下沉,有力推动地方粮食产能提升。

在推广过程中,大垄密植技术全面铺开,总推广面积89.3万亩,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20%至30%。通过将传统小垄改为宽远大垄,配合精准密植技术,不仅增强通风透光性能,还能减轻病虫害发生。同时,依托垦区现代化灌溉系统,开展试点示范,勃利县千亩示范区实现节水30%、节肥15%、增产10%的显著成效。此外,绿色高产玉米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打造10个千亩方、2个万亩方示范片,辐射面积超10万亩,进一步释放粮食增产潜力。目前,该技术已覆盖全市众多行政村,实地测产表明,采用该模式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均大幅提升,带动参与农户普遍增收。

智能农机挑大梁,机械化收割提效能

“过去收几百亩地得花上好几天,现在用大型智能农机,作业效率翻倍提升。”茄子河区宏伟镇种植户张辛田正驾驶联合收割机抢收水稻。今年,我市持续加大农机投入,“智能秋收”成为主流。

为提升机械化水平,我市严格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重点支持大马力拖拉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等设备,并推动老旧农机更新换代。全市新增多台智能收割机与无人植保机,大中型拖拉机数量稳步增长,秋收综合机械化率持续提高。此外,通过搭建“农机调度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匹配农机供需,有效缓解农户“找机难”问题,显著缩短收割周期。

精细储销保粮安,畅通渠道促增收

茄子河区宏伟镇城山村村民赵吉锋捧着刚从风干仓取出的玉米,语气满是踏实:“有了风干仓,粮食收获能提前10到20天,收回家也不用再愁存放问题。”村民的底气,源于新型风干仓的“硬核设计”。

今年我市已建成18座新型风干仓,总存储容量近4000吨,从源头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据介绍,通过风干仓储粮,粮食损耗率可控制在1%至2%以内,从过去“找晒场、雇人工”的忙碌,到如今“小仓存、少人管”的轻松,“省下来的,都是农民的纯收入”。

为扎实做好秋粮收储工作,我市提前谋划扩建粮仓,同步推进腾仓并库,全力扩充仓容储备,通过实施市场化收购贷款贴息政策,既有效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参与收购,又帮助相关企业切实降低收购成本,进一步提升秋粮收储效率,为农户售粮提供便利。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完成秋收扫尾工作,同步推进秋整地、秸秆还田等任务,为明年春耕打下坚实基础。持续深化垦地合作、强化科技支撑、优化储销服务,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坚定担当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图为农投集团第四分公司通过现代化农机进行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