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服务惠民生 无感治理促林兴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11-14
作者:
编辑:何牧
本报记者 窦旭琦
今年,市林业和草原局坚持以深化能力作风为抓手,将“有感服务·无感治理”理念深度融入林草工作全过程,局党组高位统筹、精准发力,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治理模式,提升群众满意度与林草治理质效,为全市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前办理林地、草地审批手续,心里没底,来回跑是常事。现在市林草局的工作人员提前和我们对接,全程指导,告诉我们哪些是‘红线’、怎么走流程,审批速度大大加快,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赢得了宝贵时间。”企业项目负责人高兴地说。为破解项目从选址到落地手续办理跨部门多头跑、程序复杂等难题,精准匹配政策要求,合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市林业和草原局建立“项目秘书”服务机制,组建由党员业务骨干牵头的服务专班,在项目选址阶段即介入指导,今年已为江河园区建设、七煤集团煤矿升级改造、万锂泰风电、大唐罗泉风电等24个重点项目,实现早介入、快审批、优服务。
高位统筹强根基,构建服务治理新格局
市林草局将“有感服务·无感治理”作为年度核心工作任务和党建重点项目,聚焦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等关键领域,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确保各项举措靶向发力、落地见效。为深化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走流程、解民忧”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化身“一线办事员”,累计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20次,直面群众诉求、现场破解林地审批、种苗检疫等民生难题。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省林草局汇报协调,针对省市重点项目林地审批等跨层级难题,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与办事指南动态更新。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通过常态化沟通协调,成功推动我市成为林草领域“多审合一”联合审批试点市,为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以机制创新夯实服务治理基础。
精准服务纾企困,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以联合审批试点为契机,与市自然资源局联合推行“一窗口受理、并联办理”模式,实现用地、用林、用草审批“只跑一次”,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将检疫服务延伸至田间圃地,开展现场检疫服务,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全年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43件,检疫各类苗木3400余万株,筑牢生态安全防线。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涉林企业,梳理现阶段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主动帮扶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域公共品牌“九珍十八品”,目前,我市已有4家企业(6个品牌、14种产品)首批入选,5家企业(6个品牌、14种产品)已进入公示审核阶段。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林产品加工等多元化产业,引导茄子河区世荣鹿场、黑龙江华保蓝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森林+美食”“森林+康养”等特色旅游产品,在丰富旅游项目的同时,拓宽了林下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流程再造提质效,打造无感治理新样板
推行“一次性告知”全覆盖,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杜绝“多次跑”“往返跑”。实行告知承诺制,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当场办结。森林植物及植物产品调运检疫审批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压缩率达95%,全年高效办结审批64件,办事效率与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数字赋能推动“有感服务”。常态化开展流程再造,动态优化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一窗受理、全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无形治理”提升“有感服务”体验。
市林草局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将“有感服务·无感治理”与中心工作有效融合,持续优化“项目秘书”等服务机制,继续完善“多审合一”等审批模式,在守牢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全力保障项目落地,精准服务企业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林草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