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深耕沃野 丰收筑牢根基
——我市“十四五”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11-14
作者:
编辑:何牧
本报记者 侯玉奇 陈丰林 王朝
“十四五”时期,我市始终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以科技为翼、创新为引擎,在良种培育、产业升级、数字农业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突破攻坚,不仅筑牢粮食安全屏障,还推动农产品附加值稳步提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年均增长,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迸发。
金秋时节,颗粒归仓,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我市田间地头。“十四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4.784万亩,有效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耕地质量,增强了农田灌排能力与抗灾能力,为农业高产稳产夯实基础。
“这几年国家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农民得了不少实惠。”茄子河区茄子河镇东风村种植户于希增感慨道,“原来整地靠人工、打药靠手扬,现在全是机械作业,还用上了无人机,从种到收正往无人化方向发展。”如今,深翻、秋整地、大垄密植等作业都有补贴,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智能农机数量达3956台套,播种、整地、植保、收获等关键环节实现智能农机应用全覆盖。据介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08万千瓦,较“十三五”期末增长12.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99%,提高1.7个百分点。基于北斗、5G技术的自动驾驶农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装备,已全面投入农业生产一线。
在科技加持下,我市农业生产摆脱了“看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迈入“科技护航”的新阶段。市农投种植农场有限公司员工古全坤深有体会:“以前用传统农机作业,常受地形和天气影响,农机车难进地。这几年我们采购了无人机,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我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左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20亿斤以上,2024年更是达到21.08亿斤,创历史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幅高效、智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图景正在七台河大地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