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春耕“加速度” 土地综合利用率提升20%
我市春耕生产一线观察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04-30
作者:
编辑:李妹崇
本报记者侯玉奇
“现在我们农民只需要在农机里一坐,其余啥都不用管,机器就自动播种了。”“现在天好,我们赶紧播种,抢抓农时。”
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机轰鸣、人影穿梭,一幅忙碌的春耕画卷正在我市徐徐展开。今年的春耕现场多了一些“科技范儿”——无人机、智能农机、大数据平台等现代化手段的广泛应用,让春耕备耕跑出了“加速度”。
智能农机唱主角 起垄播种“加速度”
“最近忙死了。”4月29日,勃利县恒山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单庆东站在地头,一边查看播种情况,一边指挥着农机。嘴上虽然说着忙,但语气里却丝毫听不出抱怨。
望着眼前播种完的土地,单庆东说:“现在赶上好时候了,我们使用的都是现代化的播种技术,省钱省事还省力。以前都是靠人力估算、人工驾驶,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误差。现在有了智能农机,拖拉机上都装了北斗导航系统,驾驶员只需轻点屏幕,农机便能按照设定的路线精准作业,速度快,质量高。”
技术推广提质效 增产增收“有妙招”
在田间地头,扑鼻而来的是泥土的芬芳,勃利县永恒乡恒山村的农户们正娴熟地驾驶着免耕播种机驰骋在平整的土地上。
沿着播种机行驶的路线,村民周文玉紧随其后,俯下身仔细查看下种的深浅和株距,确保播种工作万无一失。“今年是我们合作社应用大垄密植的第6个年头了,现在经营的6万亩土地全部采用这种方式,它明显的好处就是蓄水保墒、防风蚀水蚀,可以提高土壤活性,增加粮食单产。”说起技术,周文玉俨然成为了一名“土专家”。
为了让更多农户接受并使用新技术,今年,我市各县区组织了多场春耕科技培训会,邀请专家现场讲解种植技术、智能农机等,并提供技术指导。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今年,勃利县重点打造了示范农场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以往的大水漫灌不同,滴灌带的使用可将水源和肥料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棵植株根系,达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效果。
垦地合作促振兴 社会化服务“显身手”
北兴农服中心社会化服务部部长曹金龙介绍说:“我们每株苗的距离都是18厘米,前后误差不超过1厘米,而且在播种方式上采用气吹式播种机,能够有效控制播深和株距,达到密植效果,土地综合利用率提升20%,预计增产10%左右。”
目前,我市已落实万亩示范区7个,千亩示范区22个,全过程合作43.35万亩,单环节意向合作69.92万亩次。通过垦地合作,将农垦先进的机械力量、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与地方良种种植区域广、良田面积大的优势相结合,推动地方“五良”融合发展,粮食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推动农业技术提档升级,全面优化农技服务。
春风送暖,万象“耕”新,传统农业在现代技术的助力下拥有了新的发展前景,脚下的土地不会辜负每个辛勤耕耘的人,广袤大地上春天的故事正慢慢谱写。
图为恒山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大垄密植播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