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市生态环境局优化服务 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08-01

作者:

编辑:何牧

本报记者 窦旭琦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变,助力我市企业绿色发展。

优化环评服务新理念,让“有感服务”筑牢根基。在服务层面,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供政策解读、选址建议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规避环境风险;将审批流程从“串联等待”转为“并联快跑”,印发《报告表类项目受理和拟批准公示合一工作方案》,将试行环评告知承诺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和拟批准两次公示合并为一次公示,公示时限由8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通过流程重塑,降低企业时间成本,提升环评审批服务质效,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服务的温度与速度,提升企业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治理层面,依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划定的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单元,明确不同管控单元的产业准入、污染物排放等要求,实施差异化环境管理,让企业在无干扰状态下合规运营,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

探索执法监管新模式,为“无感治理”添砖加瓦。以“四书同达”为媒介,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送达《生态环境守法建议书》《学法用法倡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告知企业该行政处罚信息即将被公示的信用网站、失信行为类型、最短公示期、修复流程和要求等内容。在依法监管的同时,为违法企业厘清相关法律法规、整改方向、信用修复等内容,着力构建“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大格局。正确处理“严管与服务”的关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贯彻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免打扰”和“四张清单”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组建无人机执法中队,深入开展无人机非现场监管,大力实行“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工作模式。

创新环境治理新举措,促“无感治理”结出硕果。积极推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从“被动治”向“主动管”跃升,让环境治理更精准、更长效。一方面,积极搭建“环保大脑”智慧监管平台,配合省数字督察系统建设,组织填报、现场核查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转办信访案件点位相关信息,上报并录入省智慧督察平台。另一方面,针对群众反复投诉的噪声污染、餐饮油烟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全面复查问题整改成效,通过滚动式排查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力求达到“民生痛点清零”。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17项任务,已完成整改14项,切实将督察整改成果转化为生态环境改善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