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让服务更有温度
兴北镇社区治理新实践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08-18
作者:
编辑:李妹崇
本报记者 侯玉奇
连日来,茄子河区兴北镇以“居民需求清单”为导向,通过汇聚多元主体力量,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持续释放社区发展内生动力,让服务可感可知、治理细致入微、居民幸福满格。
“帮办代办”,服务提质增效。兴北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达60%,且地理位置距市区较远,没有公共交通工具通行。为提升便民服务综合水平,兴北镇党群服务中心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一站式”一窗通办服务新模式,健全帮办代办窗口规范化建设,推行首问负责制、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通过业务讲堂、知识比拼等形式,锻造“全科社工”队伍,搭起便民利民“暖心桥”。加大对行动不便人群的排查力度,细化分类、精准施策,开展一对一帮扶,上门服务“零距离”,减轻居民办事负担,提升政务服务获得感。
便民APP,打造智慧社区。兴北镇推出“兴北一点通”APP,设置政务服务类、生活服务类、公共设施类、信息公示类四个功能板块,可一键查找周边超市、医院、汽修店等各类便民生活点,一键查询社保政策、公积金办理、户籍迁移等流程说明以及政府最新惠民政策、补贴申领条件、通知公告等,为辖区群众及过往司乘人员提供“一刻钟便民服务”,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夏送清凉”,活动贴心为民。高温来袭,兴北镇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清凉一夏”的温馨港湾,为居民筹备风扇、矿泉水、充电器、冰镇西瓜、藿香正气水等解暑防暑物资,设立爱茶凉茶铺,提供免费凉茶和一次性纸杯,方便过往群众取用。这不仅是夏日送清凉的温情传递,更是社区凝聚合力、深化服务的生动实践。
“警网融合”,筑牢平安根基。创新推行“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治理模式,通过建立“一格一警”联动机制,实现警务力量与网格化管理体系深度对接,形成基础信息联采、安全隐患联治、矛盾纠纷联调、特殊人员联管、防范教育联宣、服务管理联动的“六联防治”工作体系。通过“小事网格解决、大事警网联动”的运作模式,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累计联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32次、各类宣传活动24次,为困难群众解决问题13件,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巧用“三理”,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建立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站,探索“法理显威严、道理释公正、情理服人心”的“三理”工作法,融资源、建机制、架网络、明职责、强贯通,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路线图”,实现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确保“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上半年,调解噪声污染、占道经营、粪污环保等各类矛盾纠纷28起,满意率达100%。
“亮化工程”,主动担当作为。针对兴龙潭公园居民夜间休闲健身照明不足的痛点,无需居民反复呼吁和多方奔走协调,治理力量主动感知需求,将十盏路灯的选址安排到兼顾健身步道、休息凉亭等高频活动区域,既避免过度照明影响周边居民,又精准覆盖需求场景。这种“群众未言明,治理已先行”的状态,正是无感治理的核心——不打扰日常却处处回应期盼,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环境的改善、生活的便利。
图为实施“亮化工程”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