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 >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营商局 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环境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08-18

作者:

编辑:李妹崇

本报记者 刘雪莹

今年上半年,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锚定“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目标,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总牵引,统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数字政府建设、信用体系完善等重点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城市信用综合排名在全国261个地级城市最优月份排名第14位,连续3个月获全省第一,全国百万以下人口城市第一;12345政务服务热线5个月接通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12345热线+网格化平台”案例入选国家数字城市管理创新类场景应用案例,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借鉴。

机制先行改革破题,体制建设根基更稳

聚焦“有感服务·无感治理”理念,政务服务实现从“窗口办”向“远程办”“视频办”“现场办”转变,上门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20次,为600户企业提供办税线上预约服务,累计响应纳税人需求800次。深化不动产登记数据协同,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办理时限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两小时,材料精简率达50%以上。创新推出“周三见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机制,开展“政商沙龙”106场次,服务企业280家、解决问题149条,梳理全市权责事项4200余项,市级清单完成编制并公示,权责管理更趋规范。

服务提质效能提速,政务服务体验更优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成6项国家和省级任务,自主推出4个“产业链一件事”,办理环节减少88%、时限缩短26%、材料精简61%、跑动次数减少69%。线下设立10个综合受理窗口,推动5家单位53个事项入驻市民中心,实现“进一扇门、办多样事”。开展惠企政策“兑现难”专项整治,建立涉企政策“三同步”机制,举办“局长(科长)讲政策”16场次,政策推送覆盖企业超万家。在4个行业试点全流程线上“无感续证”,完成全省首例线上续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数字赋能智治增效,数字政府建设更强

市级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全部上线,政务云等基础系统投用,汇聚数据27.22亿条(共享率超90%),调用总量达1.61亿次。建成40个特色专区、166项服务场景,3494项事项实现证照免提交。12345热线完成数智化升级,打造“一数三屏”智控中枢,首创6类分析模块。勃利县、桃山区开展“基层减负一件事”试点工作,精简基层报表81.27%。

信用引领应用拓面,信用体系支撑更实

综合信用指数达88.90分,创我市历史最好成绩,“双公示”数据合规率、上报率、及时率均达100%。市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注册企业6500余家,发布“信易贷”产品83款,新增放款8.2亿元;制发“信易+”应用场景清单,1542家商户、5376名个人入驻平台,信用激励服务覆盖面更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信用修复一件事”窗口,为7958家企业提供修复预警,累计修复信用记录173条,助力41家企业重塑信用。

监督护航治理提效,监督体系防线更牢

建立治理型营商环境监督机制,处理损害营商环境案件9件,选聘30名特邀监督员强化社会监督。打造“12345-7”专线,开通“政企通”微信小程序入口,建立三方通话机制,受理群众诉求53544件,企业诉求121件,办结率99.17%、满意率100%。创新推出“一数三屏”热线调度体系建设,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型。

下半年,市营商环境局将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上线“12345”热线“一数三屏联动”系统,探索“AI+政务服务”模式,完善信用信息“一张网”,扩大“信易+”应用场景。以更实举措破解企业“急难愁盼”,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