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门难”到“当主人” 就业群体融入城市治理“新”力量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09-10
作者:
编辑:何牧
本报记者 陈玥光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打造“暖蜂驿站”、发展爱心商户等举措,着力破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休息难、融入难等党建难题,让城市“奔跑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近日,记者在桃山区步行街的暖蜂驿站看到,空调送出阵阵凉风,驱散夏日的炎热,饮水机旁,一次性纸杯整齐摆放。在充电区,几名外卖员正在给手机充电。书报架上,党建读物和政策宣传手册有序摆放,为骑手们提供精神食粮。外卖员顾百全一边享受驿站的便利,一边感慨道:“以前送单间隙,我们只能蹲在路边,夏天热得直冒汗,冬天冻得手发抖,手机都拿不稳。现在驿站里有空调、有水喝,还能热饭、充电,对我们骑手太重要了。”
“暖蜂驿站”是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总工会打造的24小时服务站点,在桃山区步行街、人民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域精心布点。自今年6月试点启动以来,两处驿站已累计服务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900多人次,成为他们忙碌生活中的温馨港湾。
在桃山区旭日街的一家爱心商家店,窗户上“爱心商家”标识醒目,柜台旁设置“骑手专属优惠区”,几名骑手享用美味的餐食。爱心商家邹福生说:“我们每天为骑手准备10份8元暖心餐,有荤有素,让大家吃饱吃好,还有很多顾客慕名而来,店里客流量增加了很多。”
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组织覆盖难等特点,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爱心商家联盟”,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的方式,吸引超市、药店、餐饮店等加入服务网络。目前,桃山区已有150家商户悬挂“爱心商家”标识,为骑手提供临时休息、低价餐食、应急药品等专属优惠,形成了一张覆盖广泛、温暖人心的服务网络。桃山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于丽丽说:“所有合作商家均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确定。招募爱心商家既解决骑手就餐难,又帮助商家引流,实现双向赋能。我们严格把关,确保服务实实在在,让新就业群体真正得实惠。”
从“暖蜂驿站”的星星之火,到“心联新”行动的燎原之势,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党建为纽带,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组建快递行业“蜂晴”联合党支部,为新就业群体搭建坚实的组织堡垒。同时,发动141名外卖、快递小哥化身兼职网格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文明宣传等任务。他们以随手拍、随时报、随手帮、随时宣的“四随”模式,成为城市治理的“流动哨兵”和“移动探头”。截至目前,已解决居民身边小事121件,累计上报安全隐患22处,协助解决群众诉求53件,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市委社会工作部三科科长陈栎任表示:“新就业群体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我们要让每一份奔波都被看见,每一份付出都有回响。”如今,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精心谋划与推动下,一系列暖心举措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新就业群体的心田。让他们在这座城市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基层治理中。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拓展“爱心商家联盟”覆盖范围,让更多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共同绘就城市发展的美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