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美丽七台河专场举行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2-10-10
作者:
编辑:李妹崇
本报10月9日讯 (记者杨崴)9日,迎接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美丽七台河专场举行,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交通局、市政府投资项目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作主题发布。
十年来,我市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从群众最急切的需求着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凯湖城市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建设了一座新水厂,产能10万吨/日,提高了我市城镇供水普及率。完成了设备陈旧的二次供水泵房改造任务,在全省城镇供水规范化考核中,我市取得了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切实增强城市整体排水防涝能力,目前我市建成公共排水管道274.25公里、排水泵站5座,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2座,处理规模11.5万吨/日。推进老旧供热管网改造,确保群众安全过暖冬。实现了所有新建小区已接入管道天然气或正在接入管道天然气。目前,城镇燃气管道长度达208公里,燃气用户12万户,年用气量约3000万立方米。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18年七矿改造房屋286栋15700户,2019年到2021年,市本级改造了13个小区352栋楼19482户,2022年正在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桃山区5个片区106栋楼5251户居民,预计今年11月底完工。
十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全面推行“721”工作法,建立“城警联勤”、“部门联动”机制,引入“服务式管理”、“说理式执法”、“柔性执法”等先进理念,高质量完成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等重大活动环境保障任务。加大城市设施运行维护力度,新建、改扩建人才街、花园西路等街路,山湖路等主干路两侧人行道标划440余个人行道停车位,基本实现了全市路灯智能化控制全覆盖,打造乌金桥等多个城市亮化节点,改造提升人民公园等公园广场,市树市花评选工作圆满结束,全市64个住宅小区完成垃圾分类设施建设,覆盖居民12万余户。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建成,新增日处理能力2.5万吨。开展乱象整治,尤其是启动综合整治行动,半年拆除历史遗留违建1200余处,建设桃东、桃西综合集贸市场,全面根治市民反映强烈的光明街大理石加工厂室外加工噪音和粉尘污染行为。建成数字化指挥中心,出台《七台河市城市公园管理条例》,设计发布七台河城市品牌形象标志,引进玉禾田专业保洁公司,市区主要道路探索实施环卫市场化运营。
十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生态要素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有效助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统筹推进《七台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试点建设,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修复项目。累计恢复治理面积3542.73公顷,完成栽植各类乔灌木913.97万株。综合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已核实认定出有责任主体矿山图斑786处、历史遗留矿山图斑419处,制定了《七台河市已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方案》、《七台河市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行动计划》,坚持历史遗留矿山与生产矿山同步修复。
十年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每年召开涉及环保议题的高层次会议至少20次以上,领导指示批示至少50次以上,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基础性保障。累计投入120多亿元,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130项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46家,治理改造加油站61座,淘汰燃煤锅炉772台,持续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管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由2011年的85.8%提高到2021年的91.2%。推行河湖长制,倭肯河退出劣Ⅴ类水体,受到国务院督察激励。推进“筑基固本”工程,着力建设高效科学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七台河市倭肯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部署,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保障,联顺生物制药等80余个重点项目落户七台河。
十年来,我市全力推进人工造林和义务植树,完成造林绿化4.5万亩,森林抚育面积达15万亩,造林补植12.5万亩,桃山湖湿地公园和倭肯河自然保护区均被纳入《黑龙江省重要湿地名录》。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调整工作,核定我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76.6万亩,占我市国土面积的8.25%。深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全市天然商品林管护面积达37.08万亩,2016年以来完成退耕还湿292公顷。实施了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全市连续46年无较大以上森林火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农作物为主的种植业,以猪、牛、羊、梅花鹿、山鸡等为主的养殖业,以山野菜、食用菌、中草药、红松果等为主的采集业,以石龙山、乌斯浑河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湿地旅游业等产业群,2021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3.67亿元。2018年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大力推进红松科技示范园区建设,2014年晋升为省级园区。
十年来,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完成6个国省干线公路和市内重点公路建设项目,2个国省干线公路在建,完成农村公路建设797公里。完成10个道路运输场站建设项目,七台河市综合客运枢纽站1个项目在建。稳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开展道路运输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力量整合、部门联动的治理超限超载长效机制,共检查货运车辆18.5万余台次,查处超限超载改型车辆1500余台。积极打造“畅通公交、智慧公交、环保公交”,步入全省公交发展先进行列。对8条公交线路收回公营,实现所有公交线路公车公营。完成了主城区40处立式站牌、100处灯箱式站牌、74处公交站亭的修护改造和亮化美化。升级了智慧公交信息化系统,增设了52处智能电子站牌。更换新能源公交车187台,占比达46.4%,全面跨入绿色公交时代。完成了七台河至勃利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开通了七台河至依兰高铁客运专线。牡佳高铁七台河西站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ETC发行量8.5万辆。
十年来,我市聚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持续发力,抢抓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全市27万余人受惠于棚改政策,圆上安居梦,开启新生活。实施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城镇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建成惠民二期、海天家园、七星花园、北岸新城、如意家园5个居住区,建设回迁安置住宅48599套,惠及居民近15万人。新建湖东家园小区住宅36万平方米5577套,货币化回迁安置住宅2.1万套,发放补贴款22.92亿元,惠及居民近8万人。2018年采取货币化安置7977套,此后采取新建搬迁安置住宅方式,2020年建设南岸花园一期、南岸花园二期、花园社区、通达社区4个棚改项目,新建住宅3237套;2021年建设东风片区、北岗片区、二零四片区、海天(湖东)片区4个项目,新建住宅2257套;2022年建设南岸花园三期项目,新建住宅484套。城市更新品质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完成21条道路、2个公园广场、2个小区内道路升级改造工作。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我市在未来几年有哪些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如何让煤城做到“森”呼吸等问题提问,有关负责同志逐一作了回答。七台河市融媒体中心、七台河矿工报等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