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政 > 时政图

培基固本 育才铸冠

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建设成果综述

来源:七台河日报    2025-09-05

作者:

编辑:李妹崇

短道速滑小队员在湖滨广场进行陆地训练

本报记者 王达

少年强,中国强。国运兴,体育兴。为深入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战略,培育高水平短道速滑体育人才,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工作要求,桃山区积极担当、高位统筹、精准施策,全面推进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建设。通过召开16次专题推进会、组织开展18次现场调研与办公,创新推行“3456”工作法,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地,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聚焦“三个精准”,基础设施提质提速

秉持“经济实用、功能适配”原则,以“精准定位、精准施工、精准时效”三大举措全速推进基建进度。

精准定位功能需求。结合短道速滑人才培养特点,制定“5+4+8”推进计划:“5”即食堂、宿舍、卫浴间、训练室、荣誉展厅五项基础功能;“4”即艺术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发展、文化育人四大板块;“8”即音乐室、美术室、形体室、图书室、综合实践室、心理咨询室、国防教育室、体育训练室八大功能室。紧扣“吃住学训”一体化需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明确水电、消防等工程需满足教学、训练、生活一体化功能,为开学初期教学与训练提供硬件支撑。

精准制定施工方案。通过专题推进会、现场办公等形式反复论证,采取“重点突破+同步推进”模式,对宿舍、食堂、训练室等重点区域改造优先实施,同步推进水电工程、功能设计、消防改造、弱电管线整改、安防线路点位上图存档等工作,保障施工科学性与系统性。

精准明确作业时效。明确施工队于6月1日正式动工,分班作业,抢抓工期。截至目前,教室搬迁、墙体拆除、水电改造、功能室粉刷改造等工程已完成;给水、排水、电力、门窗等主体工程已全部结束,完成验收,八大功能室同步实现基础功能开放。

构建“四个体系”,教学准备扎实充分

以“文化+体育”融合为核心,系统构建特色教学体系,为开学提供全流程保障。

设计科学课程体系。组建语文、数学、特色课程教研组,研发“1+1+N”课程框架(基础文化+短道速滑+特色课程),编制配套教学大纲,形成“弹性课时+专项训练”模式。结合《七台河市义务教育短道速滑特色课程实施办法》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专业师资体系。创新“2+2+N”复合型保障团队体系,“2+2”为(“教练+队医”专业技术层、“心理+生活”人文支撑层)双核心架构,“N”为动态配置的体能教练等专项岗位。组建短道速滑教练、体能教练、队医等6类人才矩阵,通过人才引进落实3名速滑教练到位,为训练质量提供专业支撑。

完善功能设施体系。以“冠军摇篮”品牌为核心,完成八大功能室设计,同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校园周边“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及安全设施改造。体校宣传视频初步完成,六位世界冠军录制VCR配合招生海报,每日早晚两次全覆盖转发,打造沉浸式短道速滑特色教学环境。

全力协同培养体系。通过课程推进会、基层意见征集、专家论证优化教学方案,推动“赛场+工坊”双向育人模式。邀请短道速滑冠军以“理论+实践”授课,剖析技术要点与战术策略;将速滑运动与传统文化融合,以“经典诵读”“非遗漆画”“美育赋能”构建“动静相生”育人体系。同时,推进与哈尔滨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战略合作,签署协议完善运动员中专学历教育,实现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有机融合。

实施“五个措施”

品牌影响持续扩大

围绕提升基地知名度和吸引力,统筹线上线下资源开展全方位宣传造势。

多平台内容推送。提炼冠军培养历史,制作特色宣传视频、学校简介及多维度宣传文稿,通过视频号、抖音、公众号、自媒体等平台发布宣传内容近千条,涵盖学校介绍、教师风采、课程特色等,组织全区部门及师生家长朋友圈循环转发,形成传播矩阵。

权威媒体合作。协调市融媒体中心、市体育局完成宣传片制作,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举办体校新闻发布会,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开展系列报道,借助官方媒体公信力增强品牌权威性。

直播矩阵传播。体校招生办主任通过七台河交通在线广播直播2次,实时解答家长关于课程设置、训练安排、升学路径等疑问,提升招生信息触达效率。

自媒体联动。联合本地自媒体从业者多渠道扩散招生信息,借助区域流量优势扩大宣传覆盖面。

线下宣讲造势。在市内及域外开展线下宣讲33场,针对辖区中小学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讲座答疑、教练面对面座谈展示发展规划;利用民办幼儿园优势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广泛发放宣传资料。六七月份分别在博达体育和体校操场举办选拔现场会,7月18日开启暑期训练营,目前已有50余人参加试训,全方位展示办学优势。

拓展“六个举措”

招生成效显著

以“广覆盖、优选材”为目标,构建系统化招生体系,截至9月1日报名213人,其中本地158人,域外55人。

组建专业招生小组。成立由区领导牵头,教育、文旅等全区各部门参与的招生小组,抽调业务骨干组建10个线下招生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与标准化流程,实行“日调度、周通报”机制,确保招生工作高效推进。

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等,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建立报名学生信息台账,安排专人跟进资质审核和入学意向确认,动员省内外亲属朋友通过微信朋友圈、工作群广泛宣传招生政策,形成“领导牵头、骨干主力、全员联动”工作体系。

协同推进省内全域对接。省内域外目前已与鸡西、双鸭山、鹤岗等20余个地市县区小学、幼儿园实地对接,对接12所特色学校,同时,本市也对接28所幼儿园。与市体育局联合开展短道速滑训练营活动,接待考察团三批共100余人次。

赴外联络拓展生源。省外招生组已赴吉林长春、延吉、和龙,河南郑州及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开展招生,到未深入普及短道速滑的省份选拔优秀人才。

借力外援提升吸引力。依托十五小学“冠军摇篮”品牌效应,邀请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徐爱丽等参与招生活动,体育学校教练员在省内外多地开展地推选才,以榜样力量增强招生吸引力。

建立省外选才基地。推进与澳大利亚合作设立国际班,邀请商洛市冬季运动协会交流访问,拓展域外选才渠道,构建多层次生源储备体系。

做到“四个精心”

开学保障全面到位

以“制度健全、保障到位”为原则,全面细化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教学训练与生活管理有序运行。

精心健全制度体系。制定涵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3大类共68项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建立“一日一巡查、一周一汇总”常态督导机制,推动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

精心配置班级与宿管团队。完成全部阳光分班和宿舍分配工作,按年级、性别实行分区管理,同步完成2名宿管人员招聘与岗前培训,正式上岗,实行24小时轮值制度,确保学生生活安全有序。

精心设计教学与训练计划。紧扣“体教融合”目标,制定文化课与专项训练并重的教学方案,每周安排文化课28课时、专项训练20课时,聘请省级以上教练员3人、实行分班分组教学。

精心筹备开学仪式。以“开启新征程 逐梦冠军路”为主题制订开学式筹备方案,召开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明确行政、教学、后勤三大板块人员分工,建立联动值班表,保障开学当日流程顺畅、组织有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桃山区将继续以“3456”工作法为抓手,紧盯时间节点,强化统筹协调,推动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短道速滑人才摇篮,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七台河力量。